媒体阜城
您当前的位置:

四大名砚齐聚阜城县龙砚阁 中华第一龙砚亮相

发布日期:2019-10-18  14:46:39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四大名砚展在阜城县龙砚阁开幕,中华第一龙砚亮相。

阜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阜城县委、县政府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将其融入到县城建设中,打造剪纸文化、名人文化、非遗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文化聚集地。阜城湖公园在建设中将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秉承“山水相依、文景双脉”的理念,在这里,既可以领略园林风景之美,又可感受千年古县的文明精华。禹文化、砚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成为公园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龙砚阁是阜城湖公园标志性建筑,是阜城县致力于彰显龙砚文化而精心打造的一处胜景。其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高度36.99米,内部结构分为五层,为仿唐代古建筑,阁内因收藏着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放异彩的“中华第一龙砚”而得名。该砚为北京奥运会献礼之作,它被发现于古易水河上游的终南山半山腰,由40多位雕刻师参与、历时18个月雕刻而成,总重量达66吨,长13.8米,宽3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龙砚。整座龙砚造型奇特、精美绝伦,融合了南北两地的雕刻工艺,采用了阳雕、浮雕、平雕、透雕和立雕等多种手法,砚上雕刻着56条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长龙。砚池中心刻有中国版图,左右分别刻有日月相围绕,寓意56个民族团结统一、欣欣向荣、国泰民安与日月同辉的美好愿景,被专家誉为“代表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

砚台,是中国传统的书写与绘画用具,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文明史上,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苏易简著《文房四谱》写道:“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挥毫泼墨的得力工具。据考证,我国最早的砚始于秦汉。从唐代起,甘肃南部的洮砚、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和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澄泥砚属陶砚,其余三砚皆为石砚。

此次龙砚阁四大名砚展展出的378方砚台,均按照系统性、高品位要求,自四大名砚产地搜集而来,有的出自制砚名家之手。每方砚台造型美观、雕刻精湛、内容丰富,代表了各种类别砚台制作的最高水平,体现了中华砚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代砚雕艺术风貌,向人们展示了四大名砚在材质、造型、纹饰、雕刻工艺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游客在一睹四大名砚灵动风姿,领略中华砚台文化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的同时,更从中品味着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底蕴。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赏砚、爱砚、藏砚,留下了许多珍闻逸事,传为雅谈。宋代苏轼为得到一方心仪的佳砚,不惜以传家宝剑相易。大学士黄庭坚为得到龙尾砚,亲临山中考察写下了名篇《砚山行》,才子纪晓岚写下咏砚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画家虚谷“但愿终生伴此石,何愁迟暮老风尘”,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道出了对砚的钟爱。阜城千年古县,文脉悠长。在黄河文化和龙文化的哺育下,这里人才辈出,史不绝书。刘昼、熊安生、刘挚等英才,自幼发奋读书,功名彪炳,与砚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千秋砚文化佳话。两千多年来,无论书写工具如何变化,这里的砚文化接续传承始终不变,各种群众性书法、绘画组织、研究社团相继成立,闲暇之时,舞文弄墨,蔚成风气,已成为社情一脉。

阜城湖龙砚阁的落成,是阜城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搭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阜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碧水成渊自有瑞龙钟阜地,平川起阁好藏名砚写兰亭。一方浅池,千年笔墨。伫立于阜城湖的龙砚阁,默守着时光。在这里穿越时空的阻隔,读懂砚台之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