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新春走基层」记者探访阜城县首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

发布日期:2020-01-13  09:47:52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虽是数九严冬、寒风凛冽,但阜城县崔家庙镇黄常庄村村北数百亩土地上却是一派欣欣向荣——郁郁葱葱的麦苗一望无际,让村民们由衷感叹“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大家的“田保姆”——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没有20多台套大型农业作业机械连轴转,怎么会只用20多天就圆满完成6000余亩土地的秋收、秋耕?又怎么能有眼下这喜人的丰收前景?入社的社员乐开了花,不少曾经观望的人也放下顾虑,主动要求入社。

     “省钱省心又环保!”说起“田保姆”的服务,村民的称赞和认可溢于言表。

       王怀玉村村民王志华掰着手指算起了账:“前些天秋收秋种,就收玉米、打秸秆、播种、旋地、轧地这几项,一亩地市场价要190元,交给合作社才100元,能省90元呢。”而更让大家满意的是,合作社还给免费秸秆离田,这既节约麦种还便于深耕,能降低病虫害和死苗率,更有利于后期的抗寒、抗旱、防倒伏。“这秸秆一离地,一亩地麦种能省10斤,出苗率、成活率更高。从环境保护讲,还可以减少污染,百利而无一害。”

      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家中,农村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日渐不足。尤其是忙种忙收时节,外出者要面临回家种地还是打工挣钱的“两难”,留守的老人则体力难支、望地兴叹。

       想农民之所盼,办农民之所需。2019年3月,在崔家庙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如今,合作社的发展和成绩有目共睹。去年麦收时,入“托”土地2000多亩,秋收后增至6000余亩,其中全托土地1000余亩。翻倍增长的数字背后,是老百姓对合作社信心的一路上扬。从一开始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到现在农户主动上门要求入社,合作社理事马洪新笑称:“因为我们的承诺到位,服务和落实更到位,让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服务细致、收入保底、减轻负担、带领创收,合作社说到做到。

      王志华今年57岁,是王怀玉村第一个入社的村民,也成了村里最让人羡慕的人。“以前一个人伺候十几亩地,一年到头累个半死也就挣1万多。现在甩了十几亩地的负担,钱不少收,还从合作社打工挣着钱,两边一算,一年五六万。我这小日子好呀!”在他看来,自己沾了合作社的光,不但当起了甩手掌柜,还增收致富,“应国策、合民意,合作社是咱农民的福音。所以呀,我就号召家里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入社,一起享受这福利。”

       王志华的选择是正确的。无人机喷药、虫情检测技术、机械化收割、电商销售……合作社的一体化作业在田间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不光解放了劳动力,还解决了大部分耕地无人种、无力种的问题,充分挖掘利用了土地资源。

        而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实现“再创收”。

       70多岁的王治海和妻子把土地全托给了合作社,利用空余时间在合作社打起了零工,干得很起劲。“在家门口除除草、送送化肥种子,一天能挣100元。到我们这岁数,出不了远门、干不了力气活,这就已经很好了!”同村的种植大户张俊龙也加入了合作社,让家里的农机从个人用到全村用甚至全镇用,不但提高了使用率,也实现了创收。而那些在外打工的农民,更是解除了后顾之忧,实现了打工种地的“双赢”。

合作社通过劳动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诚信服务,保障了农民权益,也让合作社成了广受崔家庙镇农民认可的“田保姆”。这个称呼的由来,是因为合作社只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即在保持经营主体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前提下,接受委托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通俗点讲,就是农民为土地请了一位“保姆”。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它正逐步替代传统经营模式,成为规模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得到推广应用。

      这一点,在崔家庙镇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崔家庙镇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多方尝试、多措并举,着力搭建土地托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达到资源节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助力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提档升级。诸多尝试中,作为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尤为突出。短短一年间,就实现了王怀玉村、东刘曹庄、西刘曹庄的全覆盖,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安都营村、大魏庄村、孙宝庄村等十几个村子,规模效益初显。

      马洪新介绍,为当好称职的“管家”,他们又投资700多万元引进了大型作业机械,使用后能够进一步省工增收。

发展态势良好,合作社的目标却远不止这些。他们要培育养牛、种植经济作物等新业态,更重要的是培育一大批农村创业者,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

      新收集的8000吨秸秆已经加工成饲料储存完毕,为下一年发展养牛业蓄力;在全托土地中打造一个200亩的精品果园区,为农民提供打工和学习技术管理的平台……“这些,是我们下一步的规划,最终的目的是培育农村创业者,包括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我们给创业者提供技术、机械等,让他们发挥最大优势。同时,也鼓励个体创业者加入我们,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谈到未来发展时,合作社负责人王俊峰充满了期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